边疆快讯

为保护黑颈鹤 他坚守高原十八年

信息来源: 新华社    作者:晋美多吉 张汝锋 孙非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09日 11:06

雪山之下,拉萨河缓缓流淌。被河水滋润的青稞田里,三三两两的黑颈鹤正悠闲地觅食。或许是因为对环境的熟悉,生性警惕的黑颈鹤,却对附近乡道上经过的汽车熟视无睹,杨乐和同事也因此得以靠近观察。

今年41岁的杨乐是西藏高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副所长。2004年从北京林业大学毕业后,他通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来到西藏,从事野生动物研究、观测等工作。

 “黑颈鹤作为高原旗舰物种,是当地生态系统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保护好黑颈鹤这个支点,可以对高原上其他野生动物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保护产生辐射和带动效应。”杨乐说。

    在拉萨市林周县的农田里觅食的黑颈鹤(3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汝锋 摄

黑颈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栖息在海拔2500米至5000米的高原、草甸、沼泽地带。拉萨北部的林周县平均海拔约4200米,是黑颈鹤的主要越冬地之一。

黑颈鹤活动的区域,就是杨乐的工作场所。常年的野外经历,在杨乐身上留下深刻的印记。他嘴唇干裂,两颊上是褪不掉高原红。下楼梯时则一瘸一拐,那是因为在横断山区的一次生物多样性调查中他在下山路上摔了重重一跤。

但杨乐却甘之如饴,“我们的工作是用科研为保护提供支撑,通过科研明确野生动物需要什么后,能够更精准地设计相关措施。”

长期的观察研究,也让杨乐对黑颈鹤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感,“看它们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每年夏天看着它们娶妻生子,冬天看着它们安然越冬,春秋则关注着它们的长途迁徙。”

    在西藏高原生物研究所,杨乐在实验室中观察动物标本(3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根据杨乐的持续观测,来林周县越冬的黑颈鹤种群数量已经从2005年的1200多只增长到现在的2300多只。

除了种群的自然成长,杨乐认为基层保护力量的增强对黑颈鹤数量增长功不可没。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颈鹤自然保护区林周段于1993年正式建立,2003年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年来,林周县林草局持续进行宣传、巡察、执法、救助等,确保野生动物安全过冬。

    在拉萨市林周县卡孜水库拍摄的黑颈鹤(3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看着它们年年回林周县越冬,就像迎接自己的孩子们回家一样。”杨乐说,用自己的一份力量让高原生灵和谐相处、生生不息,就是他十八年坚守的最大意义。

免责声明:

      “边疆时空网”作为服务边疆史地研究学者的互联网平台,所刊发的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边疆时空网网站立场。对文章全部内容的客观性、完整性、真实性,本网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作品上传至网站30个工作日内同本网联系。联系邮箱:bianjiangshikong@163.com


  • 责任编辑:李静
  • 收藏到:个人中心
  • 分享到:


输入新闻标题相关关键词进行搜索

最新消息

更多>
  • 中国与日韩的科技合作: 现状与趋势

    中日韩合作;科技合作;科技创新

  • 跨越千里山川 点亮崭新生活

    站在山顶,风在耳边呼呼地吹,脚下积雪的山岭一望无际,一座又一座山头上,是绵延的电力铁塔,这是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噶尔县郊外。在海拔5000多米的山野之中,一座座傲立的铁塔,守护着远方市镇中的万家灯火。

  • 为保护黑颈鹤 他坚守高原十八年

    雪山之下,拉萨河缓缓流淌。被河水滋润的青稞田里,三三两两的黑颈鹤正悠闲地觅食。或许是因为对环境的熟悉,生性警惕的黑颈鹤,却对附近乡道上经过的汽车熟视无睹,杨乐和同事也因此得以靠近观察。

  • 37年间,这个中心的东北虎从8只发展到近千只!

    一场春雪过后,老虎们越发活跃。皑皑白雪中,几只毛色鲜亮的东北虎在黑龙江东北虎林园内闲庭信步,绘就了一幅“春日猛虎戏雪图”。

  • 解码乌苏里江畔小南山遗址

    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城东南处,有一座名叫“小南山”的孤立小山,约20层楼高,山体形如鲸鱼,游动在完达山和锡霍特山之间,日夜流淌不息的乌苏里江在其东侧山脚下穿流而过。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