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快讯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多民族谚语整理与研究》开题

信息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赵徐州 曾江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28日 09:30

会议现场(内蒙古大学供图)

1124日,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多民族谚语整理与研究》开题报告会在内蒙古大学学术会议中心举行。内蒙古大学校长陈国庆、副校长额尔很巴雅尔、社科处处长张志忠出席开题报告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朝戈金;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文日焕;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会长尹虎彬;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历史语言学研究一室主任孟蓬生;内蒙古自治区社科规划处原处长、研究员红光;内蒙古自治区社科规划处副处长、研究员戚向阳;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扎格尔;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冯军胜;大连民族大学教授李晓峰等应邀出席会议。

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魏永贵教授主持开题报告会。

陈国庆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内蒙古大学的社会科学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所获的国家社科、教育部重大项目数量大幅增加,学科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师资队伍建设卓有成效,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和平台创新体系初步形成,承担大型科研项目能力增强。未来学校要抓住“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机遇,继续规划出能够凝练学科研究方向的创新团队。内蒙古大学做为该重大项目的牵头单位,将从机制、经费等方面为项目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条件保障,做好服务与协调工作。

课题首席专家、内蒙古大学人文科学学部主任、内蒙古语言学会会长李树新教授作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多民族谚语整理与研究》开题报告,介绍了项目的整体研究框架与研究思路。

李树新认为,谚语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华。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各民族在悠久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本民族风格鲜明的谚语,这些谚语共同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华多民族谚语。中华多民族谚语是中华各民族谚语系统的集合,是中华各民族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重要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谚语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国际语言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从国别来看,芬兰、俄罗斯、日本、韩国、蒙古等是国外谚语研究的主要阵地。我国的谚语研究源远流长,从古到今形成了大量丰富的谚语研究成果。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许多民族的谚语,在整理与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搜集到了数量丰富的谚语资料,编纂出了许多体例不同的谚典,也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进一步研究中华多民族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课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中华多民族谚语为整体研究对象,开展中华多民族谚语的整理与研究工作。

李树新表示,中华多民族谚语既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语言资源,也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全面系统地整理与研究中华多民族谚语,具有显在而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全面梳理中华多民族谚语研究的得失,探索中华多民族谚语研究的新模式;构建中国谚学新理论,开创中华多民族谚语研究理论创新、成果创新的新局面;保护和抢救我国谚语资源,见证多民族文化交流历程;开展中华多民族谚语的综合研究,将会促进各民族谚语研究以及少数民族文学、语言学科内部的对话、交流,从而在更深的层次上加强各民族之间语言、文化、文学、历史的了解,加深全社会对各少数民族谚语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共同审视我们的文化遗产,在不同文化之间架起理解的桥梁;开展中华多民族谚语的综合研究,有助于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开展谚语的科学保护,构建相对全面、实用、科学的、可持续增长的多语种常用谚语数据库,能实现谚语的高效利用和共享,全面提升我国语言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水平,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基础资源平台。

专家组成员对项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一致认为谚语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华。中华多民族谚语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交流的结晶,在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梳理和揭示多民族交流、认同的特点及其规律,对于描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格局下多民族融合文化的历史与现状、碰撞与共进,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项目从语言学、文化学、文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的视角总结梳理中华多民族谚语研究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果,构建中华谚学分类体系和谚学新理论,开拓中华多民族谚语研究新视野,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多学科交叉的研究视角与突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谐发展的核心价值观是该项目的突出特点。

专家组成员对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资金使用、阶段性成果等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思路和建议。

课题组成员、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云南师范大学汉藏语研究院院长、课题子项目负责人戴庆厦教授;课题组子项目负责人、西北民族大学藏语言文化学院多杰东智教授;课题组子项目负责人、内蒙古大学海银花副教授;课题组成员、山西省社科院语言研究所所长安志伟副研究员分别就课题研究的时间节点、语料收集整理、研究中的重点难点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层次最高、资助力度最大、权威性最强的项目类别。《中华多民族谚语整理与研究》是继2013年度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首度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后,再次获得立项资助的项目之一,本项目的获批对于推动内蒙古大学一流学科建设进度、提升自治区人文社科研究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

      “边疆时空网”作为服务边疆史地研究学者的互联网平台,所刊发的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边疆时空网网站立场。对文章全部内容的客观性、完整性、真实性,本网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作品上传至网站30个工作日内同本网联系。联系邮箱:bianjiangshikong@163.com


  • 责任编辑:王昕楠
  • 收藏到:个人中心
  • 分享到:


输入新闻标题相关关键词进行搜索

最新消息

更多>
  • 中国与日韩的科技合作: 现状与趋势

    中日韩合作;科技合作;科技创新

  • 跨越千里山川 点亮崭新生活

    站在山顶,风在耳边呼呼地吹,脚下积雪的山岭一望无际,一座又一座山头上,是绵延的电力铁塔,这是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噶尔县郊外。在海拔5000多米的山野之中,一座座傲立的铁塔,守护着远方市镇中的万家灯火。

  • 为保护黑颈鹤 他坚守高原十八年

    雪山之下,拉萨河缓缓流淌。被河水滋润的青稞田里,三三两两的黑颈鹤正悠闲地觅食。或许是因为对环境的熟悉,生性警惕的黑颈鹤,却对附近乡道上经过的汽车熟视无睹,杨乐和同事也因此得以靠近观察。

  • 37年间,这个中心的东北虎从8只发展到近千只!

    一场春雪过后,老虎们越发活跃。皑皑白雪中,几只毛色鲜亮的东北虎在黑龙江东北虎林园内闲庭信步,绘就了一幅“春日猛虎戏雪图”。

  • 解码乌苏里江畔小南山遗址

    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城东南处,有一座名叫“小南山”的孤立小山,约20层楼高,山体形如鲸鱼,游动在完达山和锡霍特山之间,日夜流淌不息的乌苏里江在其东侧山脚下穿流而过。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