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快讯

“雪域边防第一哨所”巡边记:风雪边关卫平安

信息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作者:周辉    发布时间:2017年02月21日 10:37

214日上午9点,太阳跳出崇山,映射在冰雪覆盖的卓奥友峰上,熠熠生辉。

立正……”嘹亮的口令响彻营地,战士们军容整齐、迅速列队,待领队发出出发口令后,便开始一天的工作——徒步巡逻至7公里外的提水沟。

这里是巴弄卓康执勤点,隶属于位于日喀则市定日县中尼边界的雪域边防第一哨所兰巴拉边境检查站,海拔5600米,全年长达300多天的漫长冬季,空气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的30%。

官兵们要去的提水沟,就在世界第六高峰、海拔8201米的卓奥友峰山腰下。站在执勤点,巍峨的卓奥友峰就在眼前,如此亲近。然而,就连经常执勤的官兵都说,这条路漫长而艰辛。

狂风凛冽,透过面罩,像刀一般割在脸上。倒在执勤点院内的3根太阳能灯柱格外显眼。战士们说,它们3个月前刚刚立起来,就在前几天,没能抗住怒号的大风,倒了!

巡逻路上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兰巴拉山口是中国和尼泊尔常年性边境通道,也是一些非法出入境人员的取道之处;同时,每年春秋季节是卓奥友峰登山旺季,这一带出入的人员较多,战士们的巡逻任务相当重,必须确保边境安宁和人员安全。兰巴拉边境检查站站长边巴欧珠边走边介绍,由于西藏公安边防总队加强了信息化建设,兰巴拉山口处于电子监控范围,可以24小时不间断监控,大大减轻了官兵们的巡逻负担。

兰巴拉山口海拔6500米,距离执勤点约20公里,冬季气温低至零下40摄氏度,狂风不断。为了保证战士们的安全,冬季徒步巡逻不去山口。

路况还好,是建在冰川上的简易碎石公路。不过起点就是5600米的海拔,且一路都是上坡,还是颇让人吃力。

累不累?记者问旁边的司务长杨兴军。

还行。更艰苦的还在后面,等会儿要过冰河,路过塌方地带还要爬冰川。杨兴军的一席话让记者有了心理准备。

你这样大口呼吸是不行的,用舌头顶住上颚,用鼻子深呼吸,用嘴来吐气,这样可以调节呼吸、节省体力。常年执勤让官兵们练就了过人的体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现在每次执勤,我都感到特别幸福、特别享受。杨兴军的话刚出,记者就感到惊愕。他接着说:我已经在兰巴拉呆了7年了,是目前站上在此工作时间最长的老兵,明年我就要退役离开这里了,有些舍不得,所以特别珍惜。

记者看着杨兴军,30岁出头的他,脸颊被高原红染成了褐红色,嘴唇干裂,眼睛发红,这些都是兰巴拉的阳光、干燥和风沙带给他的印记。他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尽管现在彼此能时常见面,却总是隔着那一方小小的手机屏幕。

一个小时后,记者感到有些体力不支,不知道靠着怎样一种力量在向前迈步。为了分散高海拔徒步带来的不适感,便和身边的战士冉鑫聊了起来。

多大了?

今年28岁。

结婚了吗?

没有,但有女朋友,在重庆。这对情侣只能相隔万里在电话里彼此祝福问候。

她没有怪你吗?

有点委屈,但职责在身,也只能说些好话安慰她。

怎么来这么艰苦的地方?

当兵的就得听指挥,哪里需要去哪里。

冉鑫的话让记者陷入思考,让我知道支持自己继续前进的力量就来自身边官兵的激励。为了边境安宁,他们用青春常年与这条风雪交加的巡逻路为伴,却从没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

大概中午12点,我们来到了今天的目的地提水沟。之所以叫提水沟,是因为官兵们常年来此取水。

“4·25”地震影响,这里出现了大面积塌方,导致巡逻无法继续行进在正常道路上,而不得不爬过冰川,绕道通过该区域。

一定要格外小心,否则就有滑倒摔伤的危险。边巴欧珠告诉记者,去年春季,攀登卓奥友峰的探路队提前来此探路,在我们的协助下,才探索出一条相对安全的道路。

只见两个官兵小心翼翼,先行攀爬过去,安装好牵引绳,大家靠着牵引绳爬过冰川。

过了塌方地带,大家找了个平缓的地方吃午饭。压缩饼干、风干牛肉、一壶热水,就是午餐的全部菜单。

借吃饭休息时机,大家聊了起来。

冉鑫说:现在营房条件好多了,保温墙、24小时循环供暖,还有阳光棚、吸氧室。我们甚至吃上了自己在温室里种的蔬菜。

这确实是个奇迹,居然能在海拔5326米的兰巴拉边检站种出蔬菜,这可能是全中国海拔最高的菜地了吧。

这个奇迹的创造者,正是杨兴军。

当时大家都质疑,这么高的海拔,相当于在太阳上找河流,很不切实际。冉鑫说。

我当时就想试试,不干怎么知道呢?杨兴军颇有些自豪。

兰巴拉周围都是土沙石,根本不适合种植。为了找到合适的土壤,杨兴军跑遍了兰巴拉的河滩、荒坡,最后在离边检站两公里外的热久藏布河边找到了适合蔬菜生长的泥土。

由于缺乏种植经验,杨兴军就经常在网上查资料,问家乡的种地能手,又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种进土里的种子。

没想到还真的成功了,土里长出了绿色的金子!哈哈……”说完杨兴军大笑起来。

如今,在兰巴拉边检站,到了夏季那一座宝贵的温室大棚里能种出土豆、青椒、西红柿等金子般的蔬菜,不仅改善了官兵们的伙食,更增加了驻边乐趣。

下午两点,查看完提水沟附近情况确认没有异样后,大家便开始返程。在路上,官兵们唱起了一首让人动容的歌。

当你默默踏上那条熟悉的路,有个影子一起迈开步……妈妈你别牵挂,祖国祖国你放心吧,儿为人民放哨站岗,一片兵心在天涯。

免责声明:

      “边疆时空网”作为服务边疆史地研究学者的互联网平台,所刊发的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边疆时空网网站立场。对文章全部内容的客观性、完整性、真实性,本网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作品上传至网站30个工作日内同本网联系。联系邮箱:bianjiangshikong@163.com


  • 责任编辑:周家锋
  • 收藏到:个人中心
  • 分享到:


输入新闻标题相关关键词进行搜索

最新消息

更多>
  • 中国与日韩的科技合作: 现状与趋势

    中日韩合作;科技合作;科技创新

  • 跨越千里山川 点亮崭新生活

    站在山顶,风在耳边呼呼地吹,脚下积雪的山岭一望无际,一座又一座山头上,是绵延的电力铁塔,这是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噶尔县郊外。在海拔5000多米的山野之中,一座座傲立的铁塔,守护着远方市镇中的万家灯火。

  • 为保护黑颈鹤 他坚守高原十八年

    雪山之下,拉萨河缓缓流淌。被河水滋润的青稞田里,三三两两的黑颈鹤正悠闲地觅食。或许是因为对环境的熟悉,生性警惕的黑颈鹤,却对附近乡道上经过的汽车熟视无睹,杨乐和同事也因此得以靠近观察。

  • 37年间,这个中心的东北虎从8只发展到近千只!

    一场春雪过后,老虎们越发活跃。皑皑白雪中,几只毛色鲜亮的东北虎在黑龙江东北虎林园内闲庭信步,绘就了一幅“春日猛虎戏雪图”。

  • 解码乌苏里江畔小南山遗址

    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城东南处,有一座名叫“小南山”的孤立小山,约20层楼高,山体形如鲸鱼,游动在完达山和锡霍特山之间,日夜流淌不息的乌苏里江在其东侧山脚下穿流而过。

推荐阅读

-->